1934年10月那会儿,中央苏区被军围得跟铁桶似的。第五次反“围剿”打了败仗,根据地越缩越小,粮食弹药都快见底了。眼瞅着再硬扛就得全军覆没,红军咬咬牙,从江西瑞金、于都些地方撒开脚丫子开溜。队伍里不光有扛枪的战士,还有抬着印刷机、缝纫机的后勤人员——当时领导层想得简单,觉得妥妥的个“搬家式转移”,哪晓得再往后啊...要跑两万五千里啊。
出发时八万六千多人马,浩浩荡荡。阁下知道可头一个月就撞上湘江血战,四道封锁线一绞,红军直接折了五万多人,江面飘满牺牲战士的遗体,水都染红了(想想都心疼)。活下来的三万来人,才明白:再按原计划去湘西妥妥的送死!多亏拍桌子反对,12月黎平会议一开,队伍扭头往贵州钻,才喘了口气。
路走得一波三折
进了贵州,红军直奔遵义。1月15日开了三天会,把之前瞎指挥的李德、博古撤了,重新掌舵。下红军活过来了——四渡赤水耍得军团团转,5月巧渡江,彻底甩开追兵。再往后啊...强渡大渡河、飞夺泸定桥,足下知道6月愣是翻过了连鸟都冻僵的夹金山。
6月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,本是大喜事,可张国焘非要带着队伍往青海、西藏躲。带右路军连夜北上,过草地时吃皮带啃树皮,牺牲的战士陷进泥沼拉都拉不出来(那地方此时此刻~叫“死亡陷阱”真不是夸张)。9月拼死拿下腊子口,10月19日可算是~踩上陕北吴起镇的地界。
数着步子量出来的“两万五”
“长征”词儿咋来的?
一开始哪有什么“长征”!依笔者看队伍里都叫“突围”要不咱们...“西征”。依咱看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给中央发电报,夸他们“万里长征”,才传开。等到毛儿盖会议,文件里写“一万八千里长征”,再往后啊...走一路加一程,到陕北就成了“二万五”。
路程咋算的?个细心人,每天拿小本记:走了几里路、翻了几座山、打了几场仗。是
红一团团长萧锋到陕北后一帮干部把日记凑一块儿,把各部队路线拼起来算总账——每天平均走70里,两年下来可不妥妥的两万五千里! 1935年11月在陕北讲话正式提了个数,再往后啊...写进《抗日救国宣言》,才定调。
▍案例:萧锋的牛皮日记本
萧锋将军那本日记(现存军博),皱得跟腌菜似的,可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一天没落。阁下知道1935年5月31日记着:“冒雨走120里,夺泸定桥,17人坠江”;8月过草地写:“战士小周陷泥里,拽他时笔者也差点下去,眼看他没顶了……今日只啃了半块野菜饼”。
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和血泪账,成了计算长征路程的“活地图”。再往后啊...出版社要出《长征记》,特意点名:“去找萧锋他们,依本人看数脚印的人最靠谱!”
从“逃命”到“长征”:一名定乾坤
起初外界根本不知道群“流寇”在干啥。依在下看直到1936年陈云在共产国际刊物发《英勇的西征》轰动世界,家人们才惊呼:“原来帮人是为抗日拼命啊!”
“长征”变精神符号的转折点
走到头才算完
中央红军1935年到陕北,可长征真正落幕得等到1936年10月:
1. 红二十五军:1935年11月从河南罗山出发,一路打到陕北,1935年9月最先到
2. 红六军团(后改红二方面军):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开拔,次年7月和红四方面军甘孜会师
3. 红四方面军:被张国焘带跑偏到甘肃,1936年10月9日才在会宁和红一方面军碰头
4. 最末了会师:10月22日,红二方面军到宁夏将台堡,全军放鞭炮吃羊肉,哭的笑的滚成一团
数里数外悟点啥
那年月没有GPS,可萧锋们的小本本和脚底板,比啥高科技都靠谱。下次谁提“两万五”,家人们可得知道:数是一步一步数出来的,路是一命一命蹚出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