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伏是什么意思怎么算伏天 入伏指的是哪一天

时间 : 2025-09-14  作者:热喷涂网



“伏”字本意是“趴着躲起来”。古人认为夏至后阳气极盛,阴气被迫藏伏地下,明白了吧称“伏天”。简单说,入伏妥妥的一年最闷热潮湿的时段来了,得“伏着”避暑。 譬如说吧说吧2024年,北方人差点被潮热天气逼成“蒸笼里的包子”,连老北京都嘀咕:“怕不是要学南方人问入梅出梅了!”(笑)

伏天咋算?记住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

老老祖东用“干支纪日法”算伏天,秘诀就一句口诀: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

  • 庚日:用天干(甲、乙、丙…庚…癸)配地支(子、丑、寅…)循环记日子,带“庚”字的日子叫庚日,每10天出现一次。
  • 三伏分段
  • 初伏: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,持续10天;
  • 中伏: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开始,时长浮动(10或20天);
  • 末伏: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开始,持续10天。
  • 什么情况这是啊中伏时长会变?看表就懂:

    入伏是什么意思怎么算伏天 入伏指的是哪一天

    | 夏至后第一个庚日出现时间 | 夏至→立秋间庚日数量 | 中伏时长 | 三伏总天数 |

    |-|-|||

    入伏是什么意思怎么算伏天 入伏指的是哪一天

    | 夏至后5天内 | 5个庚日 | 20天 | 40天 |

    | 夏至后5天后 | 4个庚日 | 10天 | 30天 |

    譬如说吧说吧2024年,夏至后5天内就有庚日,中伏20天,三伏共40天**;而2025年夏至后第六天才到庚日(6月30日),中伏10天,三伏总30天。

    2025年哪天入伏?7月20日!

    2025年具体三伏时间:

  • 夏至:6月21日
  • 第一个庚日:6月30日(庚午日)
  • 第二个庚日:7月10日(庚辰日)
  • 第三个庚日:7月20日(庚寅日)→ 入伏!初伏7月20-29日
  • 中伏:7月30日-8月8日(10天)
  • 末伏:8月9日-18日(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8月9日)
  • 记好了啊:今年(2025)入伏是7月20日,末伏结束8月18日,总共30天,属于“短三伏”。啊三伏天最热?是

    ? 什么情况这古人比咱懂科学!

    家人们肯定听过“冷在三九,热在三伏”吧?古人早发现:夏至虽白昼最长,地表积热还没到巅峰。夏至后每天吸热仍多于散热,热量层层堆积,到了三伏(7月中旬-8月中旬)彻底爆发,好比烧水到滚烫要时间

    科学解释更妙:

    “整个儿...中午12点太阳最高,下午2点才最热——地面‘焖烧’需要时间!”

    再加上副热带高压控场,下沉气流逼得人喘好是好嗦...妥妥的气,您知道湿度还大(东南风裹着太平洋水汽),妥妥的“上蒸下煮”桑拿套餐**。

    伏天怎么过?吃面晒书画!依鄙人看

  • :北方人“头伏饺子二伏面,三伏烙饼摊鸡蛋”**。三国时何晏伏日吃热汤面“取巾拭汗,面色皎然”,证明没涂粉(古人美妆博主实锤)。
  • :清代文人高士奇三伏天晒书画写《江村销夏录》(被乾隆撞见也没挨骂)。
  • 农事:小麦刚收完,伏天正是“歇晌”时。河南老农说:“伏天锄头搁一搁,秋后粮仓堆满箩。”**
  • 养生别贪凉!小心“寒气伏背”

    “伏天更要防寒!” 中医提醒:

  • 空调别低于26℃,忌直吹;
  • 少喝冰饮,多吃苦瓜、绿豆(去湿);
  • 三伏贴:阳虚怕冷的人贴背(肺俞、膏肓穴),连贴三年驱寒气。哮喘用白芥子+细辛,虚寒便秘用巴豆+肉桂。
  • 1743年乾隆朝三伏,法国传教士在北京测到44.4℃高温!古人没空调咋办?穿黄葛纱袍、豆棚下说鬼故事,硬扛…(捂脸)

    一句话总结

    2025年7月20日入伏!

    上篇五离日是哪几天 五离日怎么讲 2023年8月8日几点立秋(今年8月8日立秋几点)下篇

    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