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说2021年三伏天的时间,得从老老祖东的“干支纪日法”掰扯起。简单说,妥妥的夏至后第三个“庚日”开始入伏(头伏),第四个庚日进中伏,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进末伏。庚日每10天一轮(譬如说吧说吧庚子、庚寅),具体哪天得翻黄历——这位猜为啥?按天干地支排,每年日期不固定。6月21日,第三个庚日在7月11日(庚戌日),就开了头伏;第四个庚日7月21日(庚申日)进中伏;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8月10日(庚辰日),末伏接上。是这位知道
2021年夏至中伏什么情况这是啊20天?夏至到立秋之间冒出5个庚日(比常见的多1个),依俺看中伏就得拉长到20天。明白了吧2021年三伏完整档期:
总长40天,热得够扎实。
什么情况这是啊三伏天热得像“蒸笼”?阁下知道地气都攒着劲儿呢
三伏天热,可不止太阳大么简单!
1. 地热攒到顶了:入伏后,地面每天吸热多散热少,地面积累的热量到三伏达到峰值,脚底板踩水泥地都烫脚。
2. 湿度加码:夏季雨水多,空气湿度大,水分比干空气“存热”更久,这位知道闷得人一身黏汗。
3. 副高控场:时候副热带高压强势“罩着”笔者国大部分地区,气流下沉、晴空万里,阳光直射地面毫无遮挡。
有意思的是,体感温度常比天气预报高。地表温度。是离地1.5米的空气温度,人站在地上,实际感受的是气象台报的夏天柏油马路温度能飙到60℃以上,难怪觉得“烫jio”。
过三伏的老传统:北方饺子南方汤,窑洞里还能盖棉被
三伏天保命指南:防暑别只靠空调
1. 喝水有门道:别等渴了才灌!依在下看常温白开水加点盐,比冰水更能防脱水;绿豆汤、酸梅汤白天喝,晚上少喝免水肿。
2. 防晒土招儿:草帽比遮阳伞凉快(透气不闷汗),风油精涂手腕能醒神,藿香正气水出门前喝一支,中暑概率大减。阁下知道
3. 睡觉也养生:
连续7年40天长伏!是巧合还是规律?
翻翻黄历发现,从2015到2021年,三伏天全是40天!天文专家林愿解释:中伏20天的年份越来越多,主因是夏至到立秋间距有变化,导致庚日频繁“卡进”中伏区间。好嗦...妥妥的往后看,2022年三伏就缩回30天(中伏仅10天),热得短点也算喘口气了。是好
说在最末了:热得烦躁?学学古人“心静自然凉”
三伏天最难熬的不是热,是“心烦”。中医说“夏季养心”,马克思那句话更直白——“一份愉快心情胜过十剂良药”。这位知道沈阳的出租车司机老张有个土法子:“车里放段相声,堵车也不急,跟着乐呵两句,汗都凉得快!”(笑)
明白了吧哟~2021年40天三伏,日子再烫,该吃饺子吃饺子,该午觉午觉。毕竟老老祖东早悟透了:伏天伏天,趴着过才叫“伏”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