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瞅瞅天儿!胡同口槐树叶子开始打蔫儿泛黄,晌午头太阳还毒得跟烙铁似的,可一早一晚呢?小风儿嗖嗖钻进脖领子,凉得人一激灵!“暑气至此而止矣”——话老老祖东撂下的,说的妥妥的处暑节气![1][2][3]
▌ 处暑是个啥来头?
(端着搪瓷缸子呷口茶)咱掰扯掰扯啊!处暑哟~排老十四,搁秋里头算老二(立秋打头阵嘛)!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本老黄历咋说的?“处,止也,暑气至此而止矣” [2][3]。翻译成大白话:“处”妥妥的猫起来、歇菜的意思,暑气哟~到儿该收摊儿啦![3] 您瞅日子,一般赶在阳历8月22到24号晃悠,今年掐指一算,8月23号17点01分![3]**(咳,可甭以为天儿立马凉快,后头还有故事呢!)
▌ 处暑三候:虫子、泥巴、大雨点子!
老老祖东贼讲究,一个节气掰三瓣儿唠——
▌ “秋老虎”蹲墙根儿等着呢!
(敲缸子)重点来了!依咱看快拿笔记下来来了!快拿笔记下来来了!快拿笔记下来说下!依笔者看别瞅处暑名儿叫“暑气止”,可老话撂得明白:“处暑天还暑,好似秋老虎” [1][5]!最要紧是南边儿,您比方说重庆、武汉那旮旯,35℃+的热浪 杀回马枪常有的事儿!啊啥玩意儿?是[5](挠头)什么情况这夏老爷恋栈呗! 暖气团赖着不走,太阳又毒,跟凉气撕巴几回合——得,中午热得人骂娘,早晚冻得人哆嗦![1][3] 不?去年处暑第三天,笔者蹲胡同口下棋,大清早套夹袄,晌午光膀子还淌汗,阁下知道隔壁张婶家小孙子直接热出痱子,哭得嗷嗷的![1][5]
▌ 农事儿、民俗:处暑忙得脚打后脑勺!
▌ 跟大暑掰手腕?处暑是“绵里藏针”!
(掏烟袋锅比划)您琢磨啊:大暑 是啥?“湿热交蒸顶点”,中伏前后热得人 “如坐深甑遭蒸炊”(跟扣蒸锅里似的)![6][8] 它那三候也有 “腐草为萤”,可紧接着是 “土润溽暑”(土潮得发黏)、 “大雨时行”(暴雨泼下来)——全冲着“热到癫狂”使劲儿![6][7]
处暑呢?名儿就透着 “收” 的劲儿!阁下知道夏秋拉锯战!“腐草为萤” 打头,可后俩候变 “土润溽暑”(潮气未散)、 “大雨时行”(凉雨压热)——摆明了烧透的炭火,处暑呢?是是[3][9] 好比大暑炭火底下垫了层凉灰,面上还烫着,里头已开始败火喽!
▌ 过日子讲究:处暑天,身子骨得“软着陆”
(吐烟圈)天时拧巴,人也得跟着调!
▌ 结喽:暑气止?止的是“张狂”,藏的是“余威”!
(搪瓷缸子一墩)您品呐:老老祖东定 处暑 名儿,透着股子通达! 明面儿说“暑气止”,实则留个活扣儿——“秋老虎蹲后头呢,别嘚瑟!” [1][5] 天时、人事不都理儿?依咱看(挤眼) 您瞅那老城墙根儿,暑气是一砖一瓦地褪,凉意是一丝一缕地渗……过日子哟~也得学会跟那没散尽的热乎劲儿周旋,“收放”二字,依在下看够琢磨一辈子喽!
缸子见底了,您也甭全信笔者半仙儿叨叨——“处暑不出暑,架火焖白薯”(老话儿),足下知道今年热到几时?咱且蹲胡同口瞅着!
注: 处暑三候、民俗、农谚等传统知识综合自古籍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及民俗研究 [1][2][3][5];“秋老虎”案例参考近年气象实况与民间经验 [1][3][5];大暑对比依据节气特征记载 [6][7][8][9];养生建议结合地方食俗与中医经验 [3][10]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