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人台玩意儿哟~妥妥的“俩人的戏班子”。一根鞭子往地上一甩,丑角儿吆喝两声,旦角儿腿一跨——哎,驴就有了!《回娘家》里小两口正月初六出门拜年,全指着“鞭子当驴”的功夫活络场面。坝上老艺人常说:“戏是假的,情是真的。”台上没真驴真马,可夫妻俩拌嘴逗趣、丈母娘疼外孙的热乎劲儿,愣是让台下观众看得咧嘴笑出泪花花。
种“土法造戏”的智慧,扎根在河北张家口、内蒙古乌兰察布的黄土坡上。二人台早先叫“双玩意儿”,民国那会儿在村里社火班子撂地演出,演员裹着棉袄清唱,连胡琴都凑不齐,全凭一副肉嗓把日子里的酸甜苦辣吼进人心坎里。
▌王芳刘建和的戏味儿人生
说《回娘家》演得灵,得提王芳和刘建和对“黄金搭子”。王芳闺女打小就邪性——别人家娃跳皮筋,她追着村里戏班子跑,天蒙蒙亮蹲麦垛后头偷师学甩腔,冻得鼻涕结冰碴子也不挪窝。再往后啊...真成了角儿,带着二人台闯到法国荷兰演出。老外哪见过阵仗?看她坐“鞭子驴”颠簸着出场,台下哄堂大笑,可等她亮嗓子唱到“西下洼子变平地,扬树林里开拖拉机”(此处引用二人台唱词),全场又静得能听见针掉地。
刘建和更绝,他爹妥妥的戏篓子,从小教他“唱戏得蘸着人味儿”。他演《回娘家》里赶驴的汉子,一句“社里要买推土机,哪有闲心串门子”(唱词源自辽南民歌变体),把庄稼汉惦记生产的实诚劲儿全揉进调门里。有次在张北县演完,老乡拽着他手说:“家人们‘假女婿’比俺家真女婿还像样!依在下看”(笑)
▌丈母娘亲外孙的烟火气
咱掰扯掰扯《回娘家》的词儿,那才叫活灵活现!且看段:
“丈母娘接外孙亲了个嘴哟~
看看小外孙肥头大耳多精神儿,
高鼻梁双眼皮,不像他舅整个儿...他姨儿!”
土话俚语噼里啪啦往外蹦:“沙吧浆”(方言指糕点)、“涤卡裤”(上世纪流行布料),阁下知道“七大姑八大姨迎出一大圈”更是把娘家院里的喧闹劲儿掀个底朝天。最绝的是收个尾——小两口饭没吃完就要走,丈母娘留都留不住,什么情况这是啥玩意儿?“社里要开会研究生产大问题儿!” 词儿听着糙,可把五十年代合作社时期农民“回个娘家也心系集体”的憨劲儿焊得死死的。
▌拖拉机开进唱词的秘密
您琢磨过没?什么情况这是啊《回娘家》非得塞进“刨地皮开拖拉机”、“选种子垫圈买农机”些词儿?裤腰带上的历史账本。是辽南大学民俗所张楠教授点破窗户纸:“民歌”上世纪五十年代东北搞生产合作社,连盖州山沟沟里都响着“农业机械化”口号。老艺人把新词儿填进老调,好比往酸菜缸里撒把新盐——腌出来的还是东北味,可鲜气更冲了。
招儿聪明着呢!河北二人台版唱“西下洼子变平地”,依咱看暗合了坝上农垦改土;辽南调子吼“买推土机”,映着鞍钢造拖拉机进村的时代影儿。老百姓听着词就乐:唱的不妥妥的俺们昨儿修的水渠、明儿要开的荒地吗?
▌裹着泥土味的活化石
如今二人台《回娘家》成了非遗宝贝,可王芳们心里门清:戏要活着,光靠博物馆供着不行。她在张家口办传习班,教娃娃们唱新编词:“直播带货卖藜麦,快递直达娘家门!” 有回课间孩子问:“此时此刻~回娘家都开小轿车了,咋还演鞭子驴?”王芳把鞭子往娃手里塞:“家人们试试!‘驴’能颠出姥姥家的饺子味,四个轮子它行吗?”
结绳记戏(此处代替“结语”):
二人台株塞外山丹丹,靠的妥妥的“根须抓着土,花叶迎着风”的莽劲儿。五百年的姻缘,四十载的生产记忆,还有当下正冒芽的新日子。是您若得空去坝上赶庙会,听见锣钹叮当响,凑前瞧准了——那鞭子虚甩的驴蹄印里,踩的
小贴士:想听原汁原味《回娘家》?依俺看搜“王芳二人台回娘家”,阁下知道视频里她坐“鞭子驴”颠出的一串笑,比教科书生动多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