扬剧出《小媳妇回娘家》,和咱平时听的那首“左手鸡右手鸭”的欢快调子可不一样!它唱的是旧社会童养媳的苦命日子。张爱华老师那段经典唱词一就扎心:
【川心】肩挑水桶泪滚滚,笔者摸摸痛来抹抹疼。
【联弹】十三岁做了童养媳,巧姑笔者从此入火坑。
词儿把一个小姑娘被迫当童养媳的委屈全倒出来了——婆婆打骂、饿肚子、熬夜织布到五更天,天没亮又要挑水砍柴。最末了那句“童养媳的苦楚说不尽,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跳出火坑”,听得人鼻子发酸。种苦哈哈的调子,才是扬剧版“回娘家”的真味道。
同名不同命:邓丽君vs扬剧,一个欢喜一个愁
说来也怪,说到底“回娘家”,扬剧哭唧唧,流行歌却逗乐子!邓丽君原唱的《小媳妇回娘家》(后改名《回娘家》)里,小媳妇穿红袄戴红花,拎鸡挎鸭背娃娃,阁下知道结果半路淋成落汤鸡:
“淋湿了大红袄,吹落了一枝花,胭脂花粉变成红泥巴!飞了那只鸡,跑了那只鸭,吓坏了背后的小娃娃呀……”
朱明瑛84年在春晚学小媳妇狼狈样儿,观众笑岔了气。可家人们再品品热闹背后——回娘家带鸡鸭是规矩,半道弄丢了怕被娘家人说嘴,才是小媳妇真焦虑:“笔者怎么去见笔者的妈!” 喜庆里藏着一丝旧时媳妇的难。
回娘家规矩多:一只鸡一只鸭,咋就成了千年标配?
什么情况这是啊民歌戏曲里回娘家总得提鸡鸭?依鄙人看得扯回老传统了!山东、江苏、广东各地回娘家,礼物必须成双:
鸡鸭象征“吉(鸡)庆有余(鸭)”,也透着农业社会的实在——回娘家的礼,妥妥的姑娘在婆家过得好坏的证据!
社区扬剧火得很!杨日红一开嗓,大爷大妈抹眼泪
扬剧版《小媳妇回娘家》如今还在民间火着。2022年江苏社区演出,杨日红老师一开腔,台下老人直抹眼:
“唱到‘丈夫骂来婆婆打,饱一顿来饿一顿’时,前排李奶奶掏手绢擤鼻子,后排王大爷摇头叹气:‘旧社会害人啊!’谢幕后好几个老戏迷围上去夸:‘苦情戏唱到骨子里了!’”
什么情况这是啊老人爱听?73岁的戏迷陈老汉说:“此时此刻~姑娘回娘家开汽车半小时到,哪懂从前走十几里泥路、弄丢只鸡怕挨骂的心酸!” 戏成了活历史,让年轻人咂摸旧时妇女的不易。
回娘家的路,从血泪到笑泪
从扬剧里童养媳的“火坑”哭诉,到邓丽君歌里落汤鸡媳妇的狼狈,再到如今闺女女婿开车拎礼盒的轻松——回娘家的路,走了几百年才从苦情走到温情。下次再听“左手鸡右手鸭”,别光笑,想想那些淋雨的、挨饿的、挑水砍柴的巧姑们。她们的回娘家路哟~藏着半部咱们女人的冷暖史。
(扬剧《小媳妇回娘家》部分唱词)
【川心】肩挑水桶泪滚滚,依在下看笔者摸摸痛来抹抹疼。
【联弹】十三岁做了童养媳,巧姑笔者从此入火坑。
丈夫骂来婆婆打,饱一顿来饿一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