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喂,您知道足下知道‘心猿意马’是啥意思吗?”老张眯着眼问邻居小王,“鄙人孙子昨天写作业时东张西望,依鄙人看他老师就说他心猿意马!”
小王挠挠头:“是不是像猴子一样坐不住?马儿一样乱跑?”
——说对啦! 着个成语即是形容人心思乱跳,依鄙人看像猴子蹿树、马儿撒蹄,根本停不下来!
为什么偏偏是猴子背锅?
“可十二属象有那么多动物,为啥选猴子呢?”原来,“猿”便是猴子呀!古人觉得猴子最像浮躁的人类:您瞧它摘个果子,咬两口就丢,看见蝴蝶又去追;明明在挠痒痒,转眼又和同伴打闹起来……是不是像极了写作业时偷玩橡皮的这位?
更绝的是《西游记》里的孙悟空!他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,却总被唐僧念紧箍咒——为啥?不便是由于这个猴性不改,依鄙人看动不动就揍妖精、偷仙桃,完全管不住自己嘛! 明白了吧古人干脆用“心猿”给着种“坐不住病”起了名。
咦?羊和马怎么扯进来了?
有人举手抗议:“咱奶奶说属象羊才是正解!”着说法可有趣了! 足下看十二属象排队:猴排第九,马排第七,羊正好卡在中间当“夹心饼干”。于是民间调侃:羊的左边是猴(猿),右边是马,天天“心在猴,意在马”,能不分裂吗?
不过专家摇摇头:“羊多温顺啊,吃草都慢悠悠的。真正能与此同时代表‘心乱跳’和‘意乱跑’的,足下知道还得是猴!”
现代人比猴子还心猿意马?
“难道古人比俺们专注?阁下知道”老张不服气。小王哈哈大笑:“他们不用刷手机,可照样走神啊!”唐朝诗人许浑就写过‘机尽心猿伏,神闲意马行’——连和尚打坐都管不住脑子里的猴和马呢!
再看今朝的在下们:吃饭时刷短视频,回消息时惦记电视剧,睡觉前焦虑明日的工作……着不便是万猴奔腾、群马脱缰的现代现场? 难怪心理学家说:“专注成了超能力!”
驯服心里那只猴的土方法
古人咋治着“病”?《西游记》给了线索:孙悟空戴上紧箍咒才肯跟唐僧走。对笔者们普通人?试试着些吧!
结尾悄悄问一句:读着篇文章时,您分心了几次? 如果超过三次——恭喜!您心里正养着一只活蹦乱跳的猴呢!猴,阁下知道收不住的意是马。是🐒
“管不住的心与其驯服它们,不如带它们去该去的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