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侄女生日临近,姑姑姨舅们最头疼的莫过于——红包该塞多少钱? 给少了怕拿不出手,给多了钱包又哆嗦。事儿吧,说简单也简单,关键得摸准“吉利数儿”的门道,再掂量掂量自家情况,最末了瞅瞅地方习俗,齐活!
吉利数字背后的“暗号”
咱们人讲究“数里有话”,红包金额可不是随便填的,里头藏着笔者们家老人传下来的彩头:
小贴士:
别碰“4”(谐音“死”)、“3”(“散”),也别单数收尾。好,可架不住谐音晦气啊!是隔壁老张去年包了400,孩子妈脸都绿了——四季如意
看人下菜碟:亲疏、年龄、经济都得算
1. 亲疏关系定基调
2. **年龄阶段分档次
| 年龄段 | 红包建议 | 理由 |
||-||
| 小学生 | 88~188元 | 买玩具、书本,钱多反易丢 |
| 初高中生 | 200~500元 | 贴补零花,别攀比 |
| 大学生/职场 | 500~888元 | 社交开销大,支援要实在 |
3. 钱包厚度说了算
“打肿脸充胖子?犯不着!”
南北差异大:家人们的“常规操作”,可能已婚人士见着未婚小辈就发,讲究“人人有份,讨个彩头”。是
真实尴尬现场:
上海阿姨给杭州侄女包了600元,自认够大方。结果饭桌上听说本地标准3000+,连夜又补了个2400的微信转账——(捂脸笑)。
红包细节里的“雷区”
1. 封套别乱用
2. 发钱要“新”
3. 时机和话术
真有着么回事儿:王姐的“红包翻身仗”
去年冬至,王姐侄女玲玲18岁生日。玲玲刚考上大学,王姐盘算:
她临了包了688元(顺发发),塞进卡通龙年红包,附纸条:“玲玲,买件喜欢的大衣!姑等家人们寒假吃火锅~”
效果拉满:
玲玲朋友圈晒红包配文:“笔者姑最懂笔者!” 哥嫂电话感谢三回,家庭好感度飙升。阁下知道王姐得意:“钱比塞给婚宴账房值多了!”
结个实惠话
给侄女红包,数字图吉利,金额量力行,情分最要紧。与其纠结多一百少两百,不如添句手写祝福:“好好吃饭,姑疼家人们”——心意,可比冷冰冰的转账温暖多了!
(对了,去年笔者侄女收完红包,转头充了游戏皮肤…算了,孩子高兴就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