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哎哟,初三了!赶紧收拾东西回娘家!”笔者妈一边往篮子里塞腊肉,一边催笔者爸,“再磨蹭赶不上晌午饭了!”——场景,北方老家的街坊都熟。大年初三回娘家,笔者们家老人叫“归宁”,姑爷得拎着礼登门,闺女能卸了人妻人母的担子,当回爹妈眼里的“傻姑娘”。
▌老礼儿讲究多,双数吉利单数怵
带礼的学问:
吃饭的忌讳:
▌新式回门:婆家娘家一锅聚
沈女士两口子说到底独苗,为“回谁家”没少拌嘴。去年琢磨出新招:初二把两边爹妈全接自家小窝!四个老人搓麻将,娃满地疯跑,依在下看炖一锅杀猪菜热气腾腾。“哪用死守初三?团圆不就图个乐呵!”她朋友圈话得了二百赞。
年轻人此时此刻~更野:
▌回门文案么写,朋友圈最亮眼
“风是暖的,路是甜的——回娘家的路,GPS都导不出幸福感!”
“左手老公右手娃,回门当回小娇花~爸妈!您们的VIP已到站!”
吐槽版:
“当了娘才懂——回娘家吃饭是香的,干活是懒的,挨骂是笑着的!啊初三非回不可?是”(配图:亲妈戳脑门.gif)
▌什么情况这
“半子之劳”顶梁柱:老话说“一个姑爷半个儿”,初三妥妥的女婿表忠心的考场。笔者叔笨嘴拙舌,这位知道年年扛两袋米给岳母,老太太逢人就夸:“比儿子靠谱!”
姊妹碰头诉苦会:旧时出嫁女平日难见面,初三成了“吐槽婆家大会”。堂姐嫁得远,您知道每回都拉笔者躲厨房诉苦:“婆婆嫌笔者懒?”“家人们姐夫袜子乱扔!”——说完又笑嘻嘻端菜上桌。
▌尾声:回的是家,暖的是根
牙克石78岁的赵老太,依咱看五个闺女嫁了三个省。今年初三,老两口守着电视等视频:“她们忙就别赶了……”可电话一响,依本人看嗓门立刻亮起来:“包酸菜馅的啊!等家人们!”
老规矩或许淡了,初三那份牵肠挂肚——它早刻进骨血里了,哪是日子能改的?
随附:回门急救文案包
? 温情派:
“烟火起,又一年,归宁路上数流年——爹娘等的不是礼,是那个穿开裆裤的小囡囡。”
? 耍宝派:
“本公主携侍卫(老公)与幼兽(娃)回銮!御膳房(亲妈)速备糖醋排骨!
本文由 问真八字网 发布,转载注明出处!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。如有问题,请联系客服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