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省里中老年舞蹈展演上,越秀区文化馆的群舞《回娘家》捧了个金奖回来。依笔者看支舞的演员平均年龄65岁,最年长的老伯73岁,演得却比小伙子还精神!什么情况这是啊能赢?就俩字——“真”和“闹”。
群众舞蹈比赛就吃套:甭管动作多专业,可使人会心一笑、眼眶一热,奖杯基本就稳了。
报幕词么写,观众巴掌拍得震天响
报幕词可不是报菜名!想勾住观众耳朵,得学会“挖戏眼子”。今年毛家村回娘家盛典的主持词就贼溜:
“姐几个左手拎只鸡,右手拽只鸭,背上还驮个胖娃娃——哎哟喂,雨点子说来就来!胭脂糊了,花簪掉了,鸡飞娃哭满街跑……姐妹们说说,娘家还进不进?”
短短三句话,把舞蹈里最逗的“雨中狼狈戏”全透出来了。台下大妈们笑得前仰后合,演员没登场就满堂彩。阁下知道
秘诀在仨坑别踩:
服装道具整对了,奖杯重三斤
《回娘家》能拿奖的团队,道具准是“土味发明家”!依俺看看几个例子:
| 团队 | 道具神操作 | 效果 |
||||
| 太原师范男生团 | 鸡毛蓬蓬裙+纸板鸡窝 | 公鸡打架像卡通片,观众笑岔气 |
| 越秀文化馆阿姨团 | 褪色红袄配塑料雨帽 | 淋雨戏一演,台下直喊“快给姑娘递毛巾!” |
| 江苏大学生展演队 | 竹编背篓塞会哭的娃娃录音 | 评委乐了:“娃哭得跟笔者孙子一模一样!” |
,依鄙人看道具不在贵,在能“捅心窝子”。山东有支队伍更绝——直接牵了头真羊上台!结果羊撂挑子拉屎,演员边跳边捡粪……虽然没获奖,可十年过去大伙儿还记得它。
真有着么回事儿:73岁老伯咋靠“公鸡舞”捧回金奖
时间:2018年4月
地点:广东省中老年舞蹈展演现场
主角:越秀区文化馆舞蹈团73岁陈伯(扮公鸡)
排练时导演愁秃了头:陈伯关节僵硬,转圈总慢半拍。再往后啊...他天天早起到菜市场蹲点,观察公鸡斗架:“那扁毛畜生打架前先缩脖子,眼珠子滴溜转,贼着呢!”他把“缩脖瞪眼”的动作用到舞蹈里,愣是把缺陷变亮点。
决赛时更绝——陈伯即兴加戏!当“小媳妇”被雨淋得乱转时,他突然扑腾翅膀拦路,鸡脑袋一拱一拱逗她玩。观众笑疯了:“公鸡成精了!依本人看”评委当场拍板:“金奖就给他们,欢乐劲儿装不出来!”
启示:群众舞蹈别怕瑕疵。皱纹里的汗、踉跄时的喘,恰恰是最戳人的真情实感。
想拿奖?依笔者看记住三条“土规矩”
1. 题材别玩虚的
什么元宇宙、赛博风,跳再好也难赢。就拍家人们妈最常干的事:灶台边熬汤、电话里催婚、村口踮脚张望……江苏大学生编的《行知·行之》,把陶行知故事改成“老校长送学生回娘家”,灯光一打,台下老头老太全哭了。
2. 音乐得带“人味儿”
别用电子合成音!挑些带生活声的配乐:剁菜板、摇拨浪鼓、雨打斗笠…2016年山西获奖节目最绝——高潮时突然插入导演二姨的吆喝:“妮儿!娘给家人们煮了荷包蛋!”当场有人喊“娘哎!”
3. 把评委当“娘家亲戚”哄
报幕时故意问:“叔婶们说说,闺女受欺负了该咋办?”台下吼“揍他!”;演到母女相拥时,领舞突然朝评委席挥手:“妈!依鄙人看笔者明年还回来!”——家人们看吧,评委擦眼泪的手就没停下。
回娘家的路,走一辈子都不腻
说到底,“回娘家”舞蹈比的是人情味儿。甭管家人们是学院派还是广场舞阿姨,只要台上那几分种足以让观众想起自己的娘、自己的根,奖杯就算攥手里了。下次编排时,不妨先问问村里老人:“您当年回娘家带啥?您知道”指不定那筐沾鸡粪的鸡蛋,妥妥的金奖的敲门砖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