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不能回娘家吗?事儿说来话长,得看您脚底下踩的是哪方水土。您要是嫁到山东某些村子,端午那天敢往娘家跑,怕是要被老人念叨“吃了娘家的端午粽,全家死得都不剩”。可您要是生在湖北秭归,爹妈早早就备好了雄黄酒等着闺女回门,人家那儿老话说得好:“端午比年大,女儿回娘家”。五月初五,规矩咋就天差地别呢?您瞧,同样
▌老黄历里的忌讳:什么情况这是啊不让回娘家?是
笔者们家老人讲究多不是没由头的。山东那块儿农忙正当时,麦子黄得晃眼,全家老小都在地里抢收。您要是时候撂下婆家的活计回娘家,可不就耽误正事儿?庄稼人最怕误农时,日子久了,干脆传成“回娘家招灾”的话头,细想来哟~妥妥的怕耽误干活儿。
更邪乎的是五月“毒月”的说法。古人觉着端午天癞蛤蟆、毒蛇全往外窜,连夫妻同房都得避忌,更别说让出嫁女带着“晦气”回门了。有个老婶子跟笔者比划:“嫁出去的闺女像泼出去的水,回娘家过节妥妥的水往高处流——犯冲!”
▌另起炉灶的规矩:偏要接闺女回家
您可别以为全咱们都拦着姑娘回门。秭归人过端午比过年还热闹,当爹妈的早早割好艾草备着,就等闺女带着女婿孩子热热闹闹进家门。按他们老礼儿,回门那天得先给屈原磕头,全家人面朝南站成几排,辈分最高的带头烧香——这位猜为啥?屈大夫投江的汨罗江在湖北南边呢。阁下知道
儿还有个新鲜词叫“躲午”。老秭归人谭国政大爷说得挺逗:“五月毒虫多,接闺女回来躲灾,顺便显摆新麦蒸的大馒头!” 您听听,娘家人把刚收的麦子磨成面,蒸得馒头暄乎得像云彩,不比啥忌讳都实在?
▌南北较劲的习俗地图
| 地域 | 回娘家规矩 | 背后门道 |
||||
| 山东滕州 | 门插艾草不让回 | 农忙+礼教严 |
| 湖北秭归 | 必须全家回门 | 农闲祭屈原 |
| 江浙沪 | 初五回门初六接 | 躲午避灾祟 |
您要是细琢磨,南北差异全在饭碗里。南方端午插完秧正闲着呢,北方却挥汗如雨割麦子。再加上孔圣人老家规矩大,女子从夫的观念扎得深,才有了“粽子进了闺女嘴,娘家就要倒大霉”的狠话。
▌新老过法撞出火花
现如今高铁嗖嗖跑,谁还死守老规矩?阁下知道去年端午笔者碰见山东日照的李秀娟大姐,她拎着真空包装的嘉兴肉粽直奔娘家。她娘开门就笑:“别信老话!您知道家人们弟从上海带对象回来,咱家四年没么齐整了!您知道”
更绝的是秭归人把旧习俗玩出新花样。年轻媳妇王慧去年带着老妈参加“母女香囊赛”,两人缝的艾草香包还拿了奖。依俺看她婆婆在台下直拍手:“亲家母手真巧!比关屋里避嫌强百倍!” 您看,老习俗加点新作料,依在下看反倒更对胃口。
▌真实故事:老规矩撞上新日子
去年的事儿了,在山东临沂方城镇,张家闺女小凤端午前就犯愁。婆家奶奶念叨:“家人们嫂子去年偷塞粽子给她娘,结果秋收摔折腿!”可小凤娘家妈刚动了手术。最末了小凤丈夫出了主意:五月初四提前送粽子上门!
那天小凤扛着两箱粽子进门,特意喊左邻右舍见证:“咱没吃端午正日的粽!”娘家妈抹着泪笑:“家人们爹昨夜还梦见他爷爷骂人呢...”结果您猜咋着?依笔者看今年开春小凤娘家新添了头小牛犊,老太太逢人就显摆:“笔者闺女送来的福牛!” 您瞧,老话儿在心不在嘴,孝心比忌讳金贵多了。
▌粽叶裹着人间情
说到底哟~端午筐粽子里,包着的说到底家长里短的牵挂。老规矩该不该守?您瞧秭归江边的艾草年年绿,山东地头的麦浪岁岁黄,日子过得顺溜比啥讲究都强。阁下知道要是娘家妈想闺女想得慌,管他“恶月毒日”呢!拎上两挂粽,您知道进门喊声娘——啥灾啊祸的,还不都被灶上的蒸汽烘得烟消云散?
(搁笔前突然想起个趣事:滕州人此时此刻~流行给快递粽子,既算“娘家礼”又没踩门槛,招儿您说妙不妙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