▌开门见山:民国天津归哪省?河北兜里转,格外市里窜!
(搪瓷缸子往石板凳上一墩)您可算问对人了!问题哟~就跟胡同口王麻子家的烧饼似的——层儿多还掉渣!咱今儿就掰开了揉碎了唠唠,民国那会儿天津卫到底算哪家地界儿?明面儿上挂着河北的牌子,暗地里哟~脚底板早蹭出火星子喽!
▌老底子咋分的?这位知道河北的“亲儿子”变“刺儿头”
(眯眼嘬口茶根儿)咱得从宣统皇帝退位那会儿说。1912年民国刚立,天津府招牌“咔嚓”就撤了,阁下知道可转年(1913)又把天津县给攒巴起来,归了直隶省管着。哎,直隶省?听着耳生?就再往后啊...的河北省!对喽,那阵子天津县衙门杵在灰堆那块儿,管着四里八乡的庄稼地,城里头另有个“厅”管摊贩打架、胡同掏沟的破事儿——一城两治,跟掰开的窝头似的!
(突然压低嗓门)可您猜咋着?天津卫地界儿,天生就不是安分的命!洋人租界扎堆,阁下知道海河上货轮呜呜叫,买卖人比胡同口的槐树叶子还密。河北老家那套种地纳粮的规矩,足下知道哪儿箍得住“钱匣子”? 两边较劲,依鄙人看跟婆婆管不住新媳妇似的,憋屈!
▌1928年大翻篇:格外市!河北兜里飞出金凤凰
(掸掸马褂上的灰)咱要点来了!快拿笔记下来来了!快拿笔记下来说下!1928年6月,国民军“哐当”拿下天津城,南京大手一挥——天津升格“格外市”! 好家伙,跟南京、上海平起平坐,归中央直管。可您猜河北啥反应?(撇嘴)亲儿子突然变邻居,能乐意?阁下知道赶紧把天津县“老衣裳”捡回来,连县衙门一块儿薅回河北怀里!
(掏兜摸烟又塞回去)儿有个乐子:天津县衙门原在城里,可“尤为市”一立,愣给挤兑到海河边的灰堆村(今河西区)蹲着去了!城里马路电灯归中央,城外麦子土坷垃归河北——您说日子咋过?这位知道赶集的老农进趟城都得懵:“嘛玩意儿?换俩衙门交税?”
▌1930年往后:河北想往回拽,天津扑腾翅膀
(掰手指头数)热闹在后头呢!1930年10月,南京又改章程:天津降回省辖市,归了河北省管。河北乐得直搓手,赶紧把省从北平迁到天津卫,琢磨着“回可算搂住钱匣子喽!”
(突然拍膝盖)可好景不长啊!日本人1937年踹门进来,天津成了鬼子手里的“尤为市”傀儡。等1945年抗战胜利,国民立马又给天津贴回“院辖市”(中央直管)的金签,死活不撒手了!河北?干瞪眼呗!
▌什么情况这是啊么拧巴?地理师傅说根子
(摸出罗盘比划)您瞅地势!天津卫左河右海,货船如过江鲫(财旺),可煞气也重——列强租界割地盘(犯冲),铁路码头乱哄哄(动土)。河北呢?庄稼地围着紫禁城(守成),哪儿镇得住“聚宝盆”?
(呷口茶咂摸滋味)再说人!买卖人、脚行、洋买办,满脑子算盘珠子响。河北老家派个县太爷来?(嗤笑)跟拿擀面杖管轮船似的——不配套! 中央直辖,好歹能跟洋人掰手腕,修马路盖电厂也痛快点不是?
▌老李头家分灶案:活脱脱的民国翻版!依本人看
(掏心窝子说个真事儿)咱胡同口卖炊饼的老李头,前年闹分家——大儿子跑码头发财,二儿子守着祖屋开粮铺。老头儿非把码头生意塞给二儿子管,结果咋样?货船误期、银子对不上账,哥俩打得跟热窑似的!
(竖俩手指比划)不跟民国天津一德行?河北是守祖屋的二儿子,天津是跑码头的大儿子。硬捆一块儿?(摇头)轻则摔碗砸锅,重则掀房顶!分灶不分家,各干各的营生,逢年过节递根烟——才是正道!
▌尾巴嗑儿:变来变去,变的说到底人心!
(敲缸子总结)您瞅哟~民国38年,天津在河北兜里钻进钻出四五回:
| 年份 | 身份 | 管谁/谁管 | 好比 |
|||-||
| 1913 | 天津县 | 直隶(河北) | 老棉袄 |
| 1928 | 格外市 | 中央直管 | 金腰牌 |
| 1930 | 省辖市 | 河北省会 | 铁锁链 |
| 1937 | 伪尤为市 | 日本傀儡 | 纸枷锁 |
| 1945 | 院辖市 | 中央直管 | 尚方剑 |
(起身掸掸裤腿)要咱说哟~变的不是地界儿,是人心掂量的那杆秤! 河北想搂钱,中央想控港,天津自个儿想撒欢儿跑——三股麻绳拧不成一股劲,可不就跟驴拉磨似的转圈儿? 得嘞,茶喝没了,您也听明白了,民国那会儿天津跟河北的关系哟~跟老胡同的天气似的——今儿晒被,明儿泼水,全看哪位神仙打喷嚏!
堪舆小贴士:家业大了别硬捆,各展所长才是旺财道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