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没错,妥妥的24小时后!咱们先穿越回古代玩玩~)
🛁 节日名字的来头
农历三月初三,古人叫它“上巳节”(别怕,妥妥的“水上洗澡节”的意思)。最早在周朝,大伙儿挑三月第一个“巳日”(古人用天干地支记日子),跑到河边集体沐浴——不是游泳比赛,而是用香草煮水洗澡,据说能冲走霉运、疾病,还能求神仙送个胖娃娃!《论语》里孔子和学生春游,就提到“洗澡唱歌回家吃饭”的快乐。
之后究其缘由“巳日”太难算,魏晋时期干脆定在三月初三,从此改名“三月三”。
🎭 传说比电视剧还精彩
为啥要过三月三?古人脑洞大开:
中原流传“二月二龙抬头,三月三生轩辕”,说是人文始祖黄帝的诞辰。您知道河南新郑至今举办盛大祭祖大典,数十万人磕头烧香,堪比顶流明星演唱会。
神仙们着天都去蹭王母娘娘的蟠桃,凡人虽吃不到仙桃,能祈福长寿。晚清北京人挤爆蟠桃宫,烧香队伍排到“十丈红尘匝地扬”。
歌仙刘三姐的故事最浪漫!传说她因唱歌得罪财主被害,后人便在三月三对山歌纪念她。青年男女唱到脸红心跳就抛绣球、碰彩蛋,看对眼直接领回家。
🌿 古人过节玩什么?
1. 全民洗澡日!
男女老少冲进河边,用兰草、柳枝沾花瓣水往头上点(想象一下满街湿发人群),认为能“消毒去晦”。屈原管着叫“浴兰汤”,听着像泡香料火锅澡。
2. 踏青+相亲两不误
《诗经》写郑国男女在溱水河边约会,姑娘问:“去玩吗?”小伙答:“去过了!”姑娘撒娇:“再陪本人去嘛~”最后互赠芍药定情💐。着操作比现代相亲高效多了!
3. 文人雅士的流水席
王羲之带朋友在兰亭开派对:酒杯放小溪漂流,您知道停在谁面前,谁就喝酒作诗。微醺时他挥笔写下《兰亭集序》,成了书法界天花板。
4. 吃货的春天来了!
🎉 现代人怎么玩转三月三?
北方人可能一脸懵,南方人嗨翻了:
全城变身歌圩:千人竹竿舞、山歌擂台赛、五色饭流水席……官方认证“放假理由:保护传统文化”(羡慕吗?)。
花炮一响,百人疯抢!抢到头炮预示今年好运,比世界杯还激烈(友情提示:小心踩掉鞋)。
青年男女带竹筒饭上山对歌,唱通宵也不怕——毕竟长辈默许:“爱情需要加班!”。
💡 为什么笔者们该记住三月三?
古人把春天过成了一场生命狂欢:洗澡祈福、恋爱自由、写诗干饭……多洒脱!如今虽没了曲水流觞,春天从未变——
草长莺飞,柳枝挠着水面,
小孩放学忙着放纸鸢,
咬一口蒿子粑,甜糯里嚼出草木香。
不如学杜甫溜达去水边,看看有没有“丽人”赠您一朵芍药(或者分您半块荠菜蛋)🌿🥚~
(对了,明日记得吃蛋!据说能腰不酸腿不软,搬砖快如闪电⚡️)
【运势彩蛋】♋️
今日宜:河边散步、对同事唱山歌、给饭加个蛋。
忌:宅家发霉(毕竟古人说:三月三不洗澡,小心鬼抓跑!
本文由 问真八字网 发布,转载注明出处!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。如有问题,请联系客服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