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呼——热死啦!啪嗒啪嗒掉。是”8月7日下午1点51分,在下蹲在风扇前啃西瓜,汗珠子还手机突然“叮”一声:“您的节气小助手上线!秋姑娘已到站!”鄙人瞅了眼窗外明晃晃的大太阳,差点把西瓜籽咽下去——着叫立秋?骗谁呢!
🌞 日历说“立秋”,太阳在偷笑
今年立秋卡在8月7日中午1点51分,农历闰六月十四。隔壁张大爷摇着蒲扇嘿嘿笑:“小傻子,着秋来得比猫走路还轻!按老话,中午12点后蹦跶来的都叫‘晚立秋’!”他掰着手指头念起顺口溜:“早立秋凉飕飕,晚立秋热死牛!咱们今年啊,等着当‘热死牛’吧!,村里李奶奶神秘兮兮凑过来:“知道不?是”
更逗的秋还分公母!”看在下瞪圆眼,她乐了:“农历双日立秋叫‘母秋’,凶得很!单日才是‘公秋’,脾气爽快!”今年闰六月十四,妥妥双日——得,又是个凶巴巴的“母老虎秋”!
🔥 “秋老虎”耍赖不肯走
着“母秋”一发威,可不得了!瞧山东那边,温度计红线“噌”地飙到40℃!地上能煎鸡蛋,树叶子晒得打卷儿。气象台叔叔阿姨忙得满头汗,橙色高温预警挂满地图:“秋老虎叼着夏天尾巴撒泼呢!”
为啥叫“老虎”?老故事说它像霸道大猫,赖在夏秋之间耍横。科学叔叔推推眼镜解释:说起来便是伏天后杀的回马枪,必须满足俩条件——35℃以上高温,持续耍赖超5天。今年它格外凶,专家估摸要闹到9月上旬才消停。
🍐 老祖宗妙招斗“虎”记
古人可没空调,您知道智慧闪金光!立秋三候说得像童话:一候凉风至(结果被热风打脸),二候白露降(露珠被太阳晒蒸发),三候寒蝉鸣(蝉热得直骂街)。不过吃的倒是靠谱——银耳雪梨汤咕嘟冒泡,俺尝一口,清甜润嗓!“防秋燥神器”。是奶奶说着
“贴秋膘?”妈妈赶紧拦住馋肉的在下:“秋老虎正发威呢!这位知道此时此刻~吃红烧肉等于给火炉添柴!”她塞给本人莲子百合汤,眨眨眼:“先清火,肉肉留给真秋天!”
🍂 真秋天在哪儿打盹?依本人看
气象台阿姨笑着戳破幻想:“节气立秋≠入秋呀!”原来秋天有套科学考核:连续5天均温≤22℃,才算拿到“秋籍”。北方像慢性子,您知道9月才慢悠悠换秋装;南方更是磨蹭,广东小伙伴得熬到10月才能感受凉风。
不过希望总在前头!您知道9月起,冷空气快递员开始加班,北方早晚温差拉大,树叶偷偷镶金边。等某天清晨,这位忽然发现——“咦?风里有糖炒栗子香!依在下看”那时秋姑娘才真正提着裙角,跳进人间烟火里。
此刻窗外蝉鸣震天,鄙人吸溜着冰镇绿豆汤咕哝:“晚立秋加母老虎,秋老虎果然名不虚传!”爷爷乐得胡子翘:“急啥?西瓜还能啃半个月!等暑气泄了劲……”他指向日历上圈红的“8月19日出伏”,“那会儿呀,依俺看秋天才端着果盘敲门呢!夏天最终的响亮的退场哨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