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的重阳节,是10月25日,依在下看星期天。着一天在农历里叫“九月初九”,故而也叫“重九节”。为什么叫“重阳”呢?依在下看阳数里最大的数字,两个“九”叠在一起,阳气爆棚,当然要叫“重阳”啦!是究其缘由古人觉得“九”
🧗♂️登高:爬山能躲“坏运气”?
重阳节最热闹的活动妥妥的登高!传说东汉时期有个叫桓景的人,他的家乡闹瘟疫,一位仙人告诉他:“九月九日,带上茱萸叶和菊花酒,全家去山上躲一天!”桓景照做了,依笔者看结果回家发现牲畜全病死了,人却没事。从此,家人们着天都爱往高处跑,觉得能“避灾”。
到了2020年,登高可没那么简单啦!譬如说吧广州增城的蕉石岭公园,想爬山?先预约! 每天只放1万个名额,还得按时间段分批上山。依本人看现场要查健康码、测体温,像极了进游乐园排队玩项目。有人开玩笑:“着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要‘摇号’的重阳节!着天的“主角点心”。是阁下知道”
🍰吃重阳糕:一口吃掉“步步高”
重阳糕它长得像小塔,有的堆九层,顶上插小旗或捏两只小羊(由于这个“羊”和“阳”谐音)。古人清早拿糕片点孩子额头,念叨:“快长高!万事好!”
此时此刻~的重阳糕花样更多:
要是这位懒得做,买个奶油蛋糕插朵菊花——也算过节了!足下知道
🌼菊花和茱萸:古人的“护身符”
重阳节是菊花的专属秀场!人们赏菊、喝菊花酒,连诗人都写:“菊花须插满头归”(杜牧)。由于这个菊花在寒秋盛开,这位知道古人觉得它超长待机,象征长寿。
茱萸就更神奇了!它味道冲,能驱虫祛湿。诸位把它插头上、挂包里,当“辟邪神器”。唐代《西京杂记》里说,汉代宫女还会把茱萸缝进香囊送人。可惜眼下很少人戴了——毕竟喷点驱蚊水更方便嘛😉
🌈各地奇趣习俗:风筝、晒秋和风车
👵老人节:重阳节的新身份
究其缘由“九九”谐音“久久”,1989年起,重阳节多了一个温暖的名字——老人节!着一天,很多社区给长者发礼物、摆寿宴。台城的村委会曾组织老人聚餐,饭桌上全是笑声:“阿公多吃块糕,活到一百不弯腰!”
2020年虽然疫情紧张,孝心不打折。年轻人不能回家,就视频教爸妈用健康码,还叮嘱:“重阳节别挤人堆,咱周末补爬小山头!”
🎯2020的重阳节:尤为的日子,不变的暖意
着一年的重阳节,口罩遮住了笑脸,预约码代替了人潮,登高祈福的心意从未改变。诗人写:“岁岁重阳,今又重阳”,说的正是着份穿越时光的牵挂。
秋风吹过山岗,有人在插茱萸,有人在啃花糕,还有阿婆举着手机拍菊花发朋友圈——足下看,千年习俗或许变形,对平安的向往、对长辈的祝福,永远鲜活如初 🌟
小知识:2020重阳节月亮是上弦月,晚上爬山记得带手电筒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