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时候听爷爷说,九月九着天要爬山,笔者总纳闷:为啥不挑个凉快的日子?再往后啊...才知道,着天藏着大智慧!古人把数字“九”看作阳气的顶峰,双九相遇就成了“重阳”,像叠了两个金光闪闪的幸运符✨。更妙的是,“九九”谐音“久久”,藏着对生命长长的祝福——爷爷奶奶听了直点头:“着节日就该叫老人节嘛!这位知道”
🧗♂️ 登高:爬山还能躲灾?
东汉有个叫桓景的人,听道士预言九月九家中会遭难,吓得赶紧带全家爬上山。傍晚回家一看——鸡鸭牛羊全暴毙了!依鄙人看原来灾难被牲畜们扛下啦。从此,登高“避灾”成了重阳节的头等大事,连皇帝都吭哧吭哧爬万岁山呢!
眼下嘛,依咱看家人们登高更像秋游嘉年华!发糕🍰是必备神器,咬一口“步步高升”;背包里塞满红薯、芋头和水果,爬到山顶铺开野餐垫。石花山上人挤人,风筝在天上打架,风车呼啦啦转,小孩举着糖葫芦追松鼠——着哪是避灾?分明是秋日派对!
🪁 风筝一放,晦气跑光!
南方孩子过重阳,书包里总躺只纸鸢。老话讲得玄乎:风筝飞得越高,晦气溜得越远。广东人更狠——点火烧断风筝线!依俺看看它变成“流鹞”消失云端,大喊:“疾病退散!”🎏(说起来是想买新风筝了吧?热门项目!)
转风车也八个风轮转出“发”,蝙蝠图案藏着“福”,铜钱装饰招来“财”。是举着它迎风狂奔,好运追得呼哧带喘:“等等咱呀!”
🌼 菊花当主角,茱萸驱邪忙
重阳节的植物界也卷得很!菊花被称为“延寿客”,泡茶酿酒样样行。陶渊明曾为它写诗喝酒醉醺醺,此时此刻~公园办起菊花展,大爷扛相机狂拍,大妈围花丛摆丝巾——等一下,怎么像老年版偶像见面会?
茱萸则混成“辟邪翁”。古人把它插满头,香囊里再塞一包,妖魔鬼怪被熏得直打喷嚏🤧。在下试过戴茱萸登山,结果被蜜蜂追半座山……古人诚不欺本人,依鄙人看果然“驱邪”啊!
🍰 吃糕不吃糕,运势两重天
重阳糕是节日灵魂!唐代人把它堆成九层宝塔,顶上蹲两只面捏小羊(重阳=“羊”?谐音梗扣钱!)。妈妈们喜欢用糕轻点孩子额头:“百事俱高哟~”如今糕里塞蜜枣、包,咬到的人笑得像中——哪怕硌到牙!足下知道
👵 老人节的真谛:陪伴比登高更重要
从前“久久”求长寿,此时此刻~“久久”念亲情。自1989年起,九月九正式变身“老人节”。台城街道摆起敬老宴,满桌爷爷奶奶碰杯说笑,皱纹里溢出蜜;年轻人陪爸妈爬山,老头拄拐走三步歇一歇,依笔者看儿女默默扶住胳膊——此刻高度不重要,手心温度才珍贵。
🌟 藏在习俗里的彩蛋
• “辞青”小秘密:古人把重阳当秋季告别式,对青山说“明年见啦~”,像给自然写告别信。
• 祭祖的深意:岭南地区保留着重阳扫墓传统,金秋祭祖,思念如风悠长。
• 数字的魔法:九是最大个位数,双九叠出无限可能——健康长久、幸福长久、爱亦长久。
如今的重阳节,登高缆车代替竹杖芒鞋,微信祝福飞越茱萸香囊。可当咱们牵着爷爷奶奶的手,在石花山顶咬一口软糯的糕,看风筝与秋云缠绵时——千年前那份祈求平安喜乐的心意,依然鲜活如初。原来最厉害的“避灾术”,便是紧紧握住身边人的手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