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人们说巧不巧?名字都带“文”,都管读书考试的事儿,连供桌前的考生家长拜错了都不稀奇!去年高考前,笔者在五台山文殊殿门口就瞅见个大妈,挎着篮子大喊:“文昌菩萨保佑笔者儿子考清华!”旁边懂行的香客直捂脸笑(事儿真不怪她,搞混的人多了去了)。说起来哟~文殊菩萨和文昌帝君压根不是一家的——打个比方,文殊像大学教授教家人们看透学问本质,文昌像教育局领导管发录取通知书!一路神仙
1. 文殊菩萨:佛门“智慧扛把子”
(二)根儿上就不
2. 文昌帝君:本土“升学办主任”
(三)拜谁才管用?看家人们要啥!
考前突击型选手→找文昌
? 葱=“聪明”
? 芹菜=“勤快”
? 粽子=“中举”(古人真会谐音梗!)
× 别供乌龙茶(怕闹乌龙)、鸡蛋(考零蛋)
长期开窍型选手→拜文殊
(四)真人真事:拜错菩萨闹的笑话
前年山东考生李华(名字够典型吧?),全家信佛,考前特意去五台山求文殊。结果孩子太实在,天天琢磨“万物性空”,数学大题非要写哲学感悟,高考滑铁卢了。分数!是复读时邻居点醒他:“家人们要的拜文昌啊!”第二年改供芹菜粽子,结果真考上浙大——他爸苦笑:“文殊菩萨教孩子看透人生,可高考卷子不吃套啊!”
(五)神仙日程表也别搞混!
天道观发“状元糕”,家长抢着塞给孩子吃。
五台山庙会人山人海,点智慧灯排三小时队。
(六)笔者的大实话总结
别指望文殊给家人们押中考题(人家不干活儿),更别求文昌帮家人们顿悟佛法(业务不对口)!俩好比医院专科大夫:
最末了唠叨句:供品再花哨,不如孩子多背两页书。神仙顶多“加持”心态,笔杆子还得自己攥紧了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