🌤️ 2018年的立秋尤为有意思!它发生在8月7日晚上9点31分,阁下知道没错,妥妥的诸位准备睡觉的时候~🌙 那天农历是六月二十六,星期二。您可能会问:晚上也算立秋?当然算!古人用太阳位置算节气,依本人看只要太阳走到天空某个点(黄经135°),就算秋天“签到”啦。
🍂 立秋是啥?秋天真的来了吗?依在下看您知道
名字听着很厉害,细想来“立”妥妥的“开始”,“秋”是庄稼成熟的意思。老祖宗说,着天代表“暑去凉来”,别急着收短袖!🔥
究其缘由——
1. 天气还在蒸桑拿:立秋后还有“秋老虎”,2018年8月16日它才发威,热得人冒汗。
2. 科学上的秋天没到:气象规定连续5天低于22℃才算真入秋。2018年着时候,全国大部分地方还在夏天模式呢。
🌳 古人过立秋,仪式感拉满!
宋朝皇宫里有个超酷的习俗:把梧桐树搬入大殿,等立秋时间一到,太史官大喊:“秋来了!”话音刚落,梧桐叶“唰”地掉一两片🍃,代表秋天报到。着便是成语“落叶知秋”的由来!古人还把着天分成三阶段:
1. 凉风至:北风悄悄吹走暑气(中午照样热晕😅)。
2. 白露降:早晚温差大,草叶挂满露珠💧。
3. 寒蝉鸣:蝉在凉风中开演唱会,依咱看仿佛说:“夏天拜拜啦~”。
🥩 贴秋膘?啃秋?立秋习俗超好吃!
为啥要贴膘?究其缘由夏天热得吃不下,人瘦了一圈,立秋就得补回来!
老北京还流行称体重,和立夏对比,瘦了?立刻炖锅肉补上!🐷
🌾 农民伯伯的立秋“作战计划”
立秋对种地超重要!智慧:
着时候玉米、棉花拼命长,农民得追肥除虫,忙得脚不沾地🌽👨🌾!
😎 立秋后养生?记住三件事!阁下知道
1. 别急着穿外套:“春捂秋冻”有道理,适当挨冻能增强抵抗力(感冒了别怪咱!)。
2. 少吃辣多吃酸:蜂蜜、银耳、葡萄🍇能防秋燥,辣椒火锅先放放。
3. 早睡早起身体好:晚上9点睡,早晨6点起,跟着太阳作息最健康。
⚠️注意:夏天耗体力多,别乱吃补品!先喝点红豆粥、吃莲藕调理脾胃,否则补过头会拉肚子。
📜 那些有趣的立秋“预言”
古人靠谚语猜天气,准不准?试试看!
✨ 结个尾?不,依本人看送您一颗彩蛋!秋天的方向!是
2018年立秋晚上,如果您盯着天空看,可能会遇见北斗七星勺柄指向西南方✨——那虽然空调还得开,西瓜照样啃,想想晚风会变凉,稻谷会变黄,枫叶会变红……是不是有点小期待?🍁
(悄悄说:立秋后蚊子嘴变钝,咬人没那么凶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