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嘻嘻,咱今儿个不聊玄乎的命理,就唠唠剃头事儿——毕竟头发短了运势才清爽嘛!)
剃头可不是随便刮两下
“剃头还讲究步骤?阁下知道”隔壁张大爷叼着烟斗直摇头,“笔者年轻那会儿,一盆热水一块皂,自己摸黑都能推个光瓢!”可您别说,真按老手艺来,剃头里头门道深着呢:
1. 家伙事儿得备齐:电动推子省劲儿,刮不干净发茬;手动剃刀贴头皮,可手一抖准见血。最好再备点剃须泡沫——不是刮胡子用,是让头发软乎点,刮着不疼。
2. 洗头要“温吞水”:太烫的水激得毛孔缩紧,依在下看头发硬得像钢丝;凉水又洗不净油垢。老师傅的秘诀是温水泡三分钟,头发蔫了才好下刀。
3. 下刀讲究“顺毛捋”:后脑勺最难搞!得从发际线往上推,刀片斜着30度贴头皮,“噌噌”几下推上去。耳朵边儿要用手按着耳廓刮,不然准削掉块肉(别问笔者咋知道的)。
去年冬至给胡同口王叔剃头就栽了跟头——他后脑勺有块疤瘌,笔者没留意,一推子下去疤是没破,头发却留了撮“小尾巴”,活像灶王爷的香炉插了炷香!王叔倒乐呵:“留着吧,明年本命年挡灾!”(您说心态多豁达!个啥玩意儿?是)
“剃头小练笔”
说实在的,词儿听着文绉绉的,说起来妥妥的让孩子把剃头过程写成片段作文。三年级语文课本里有篇《剃头大师》,可把老师们逼出了新花样——
“写剃头?先让孩子当回剃头匠!”
杭州春芽小学的李老师去年搞了堂公开课:她真拎着推子进教室,让娃们分组扮“师傅”和“顾客”。小胖墩陈轩宇写剃后颈时笑喷全班:“推子像偷油的老鼠,在笔者脖子上哆嗦着跑,碎头发钻进衣领跳霹雳舞,痒得笔者脚趾头抠出三室一厅!”
写好种练笔的土法子就两条:
剃头刀下有乾坤
剃头事儿吧,表面是手艺,内里是人情。西四胡同的老刘剃了四十年头,客人的心思门儿清:
| 客人类型 | 老刘的绝活 | 话术点睛 |
|-|-||
| 中年谢顶大叔 | 用牙剪“嚓嚓”修边缘 | “您发际线显学问啊!” |
| 染紫发小年轻 | 雕个闪电纹路 | “嚯!紫气东来,今年必火!” |
| 第一次剃胎毛的宝宝 | 留一撮毛塞进红布包 | “扎根头发平安符咯!” |
(表注:老刘说胎毛符能防小儿夜啼——甭管科学咋说,当妈的就吃套!)
最绝的是他给癌症病人剃光头:不用推子用剪刀,先慢慢剪短再轻刮。“推子‘嗡嗡’响让人心慌,剪刀‘咔嚓’声轻,依俺看像给心松绑…”话让笔者想起他抽屉里攒的几百绺头发,每绺都系着红绳——说是帮人压病气。
尾声:头发短了,日子就清爽了
说到底哟~剃头是门活在刀尖上的烟火艺术。依本人看剃得好,客人摸着青皮头皮夸家人们“大师”;剃砸了,顶着一脑袋坑洼走出去的,那叫“行走的交通事故现场”(别笑,笔者学徒时干过三回!)。
写剃头小练笔也是个理儿——别嫌孩子写“碎头发扎得像光脚踩荞麦壳”,别逼他们硬凑“先…再…接下来~…”的套路。生活本身带着毛边儿才鲜活,足下知道对吧?下回剃头时您也留心:推子贴着后颈的凉、碎发掉进衣领的刺挠、老师傅拍家人们天灵盖那声“好了!”…些细碎动静攒一块儿,不妥妥的滚烫的日子本身嘛!
(嗐,不啰嗦了!巷口发廊排队到笔者了,足下知道今儿个剃个圆寸——据说能防暑降温还招偏财,灵不灵?试了再告诉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