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完娃刚满月,娘家妈就催着“挪窝”——带娃回外婆家住几天。事儿在咱们儿叫法不一,有的叫“出窝”,有的叫“挪尿窝”,听着土里土气的,可笔者们家老人念叨:“挪一挪,娃少病,妈省心!” 什么情况这是啊非得折腾一趟?您知道里头讲究可多了去……
回门 vs. 挪窝:别搞混了!
举个例:盐城人回门讲究“三朝”(婚后三天),而挪窝得等“十二朝”(产后12天)或“大满月”(产后一个月)。
挪窝的三大实在好处
老话听着,细琢磨倒有几分理儿:
1. 产妇换个环境“透透气”
月子里的妈妈累得够呛,激素起伏大,容易憋屈。回娘家亲妈伺候,说话不用掂量,喂奶换尿布也有人搭把手。娘家妈教带娃,总比婆婆开口少些尴尬。
2. 娃见世面“练胆子”
新生儿窝在婆家一个月,看腻了天花板。挪窝路上见见风、瞅瞅树,听听外婆家的热闹声,娃的感官被“激活”了。老话夸:“挪窝的孩子不认生!”
3. 公婆歇歇脚
伺候月子累脱层皮,公婆巴不得喘口气。娘家接走娘俩,婆家能松快几天,扫扫屋子备点菜,依俺看等媳妇孙子回来精神头更足。
挪窝的老规矩:宁可信其有?
虽说年轻人嫌麻烦,老规矩图个吉利,该避的还得避:
| 讲究项 | 老说法 | 此时此刻~咋办 |
||||
| 挑日子 | 冬至回娘家“克公公”,三月初三“鬼出门”不吉利 | 查黄历,避开节气、农历忌日 |
| 穿戴 | 娃穿虎头鞋、戴红肚兜,眉心抹白粉勾(“红勾来,白勾去”) | 备套新衣,干净暖和就行 |
| 带啥礼 | 回门礼要双数;挪窝回婆家时,娘家回赠糕粽(“高中”) | 点心水果成双,别空手 |
| 住娘家不同房 | 夫妻在娘家同床“败娘家财运”(旧时性忌讳) | 两口子分房睡,图个老人心安 |
? 突发奇想:盐城西乡挪窝更折腾——娘家得把女婿送的礼原样退回,再加一屉糕粽,撑船来的还得撑船走,太阳落山前必须到家!
真人真事:不挪窝的娃真病了?
去年开春,杭州李女士(28岁)没听劝,嫌路远没带娃挪窝。结果娃40天时起湿疹,哭闹整夜。娘家妈急得跺脚:“早说挪窝除‘胎毒’!” 硬是接回娘家住了一周,天天艾草水洗澡,湿疹真消了。外婆家靠山空气好?是李女士嘀咕:“兴许娃确实踏实了……”
分析:事儿科学也能圆——娘家在湖州山区湿度低,艾草消炎,加上娃换了环境刺激免疫系统。老人咬定:“挪窝挪走了晦气!”
各地挪窝花样多
新式挪窝:讲规矩不如讲实际
老规矩可以变通,三点硬道理不能忘:
1. 娃不舒服别硬挪:发烧咳嗽还折腾?不如视频让外婆看一眼!
2. 避开人多地儿:车站商场病菌多,包裹严实点,专车直奔娘家。
3. 娘家提前大扫除:婴儿床除螨,房间通风,别让娃过敏。
结个实在话
挪窝事儿吧,表面看是“老”,内里藏的是两代人的体谅——婆婆累了一个月该歇歇,亲妈心疼闺女想帮忙,娃也需要点新刺激。只要别寒冬腊月赶远路、娃病着硬撑场面,回娘家松快几天,确实比啥“月子中心”都暖心。
老话新说:挪窝挪的不是“灾”,是挪出个全家松快的理儿!
(唠完收工!阁下知道有啥自家风俗?依咱看
本文由 问真八字网 发布,转载注明出处!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。如有问题,请联系客服处理。